2024年10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603起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贵州镇宁:林权档案点“绿”成“金”

发布时间:2022-11-17  来源:中国公共新闻网  字体大小[ ]

  公共讯(张爱国 范勇)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地形南北狭长、北高南低,海拔相对高差1322米,地势立体性、气候多样性。镇宁是绿色的,森林覆盖率6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5%,成功创建了贵州省森林城市、贵州省第一个园林县城。依托县域内丰富森林资源,镇宁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鸡、中药材种植、苗木花卉栽培等林下特色种养经济,以蜂糖李、樱桃、火龙果、芒果、百香果“五朵金花”为主导的精品水果种植实现产值27.28亿元,为“甜蜜镇宁”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动力。

林权抵押盘活乡村旅游——镇宁自治县高荡村古村落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科学高效利用森林资源,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质社会资本与龙头企业,探索“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山上产业兴旺,林下致富路宽的多元化立体生态发展新格局。此外,该县还积极在创新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金融机构+贷款人(林权所有者)+林权处置企业”的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模式,努力盘活县域内森林资源,着力破解林农无处贷、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不敢贷的难题。

  “过去白马林场主要以售卖木材为主,后来我们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林下经济发展渐成气候。但受制于缺乏资金,所有的投入都在林子上,空有大量的森林资源换不了钱,扩大不了规模,引入不了深加工设备,我们急啊!正好这几年县里面搞了个林权抵押贷款,并为我们建立了林权档案,周转的钱一下子有了,产业规模也扩大了,解决了林业经济前期投入大、产生效益时间长的难题,收入多了,干劲更足。”镇宁自治县白马林场叶波如是说,白马林场成立于1958年,位于镇宁中北部,辖有7个工区,人工种植森林面积达到11000余亩,在建立林权档案实施林权抵押贷款的绿色金融普惠下,一笔笔绿色资金注入,一个个绿色项目实施,白马林场实现了绿色升级,书写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已成为镇宁的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区。
林权档案是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针对林权抵押贷款“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机制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晰、权籍调查难、登记难等问题,该县相继制定出台了《镇宁自治县林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镇宁自治县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将林权档案工作贯穿于不动产林权调查确权登记的全过程,与林改工作同步推进。该县林权档案内容包括从宣传发动、制定方案、初查定界、确权发证到检查验收全过程形成的材料,划分为综合类、资源调查类、林权登记类、纠纷调处类、各乡镇(村)林权改革档案类、合同类等6类。同时,为解决现有林权档案数据存储单位不一致、数字化程度不高、不利于林权登记档案查询等问题,该县还在林权档案组建工作中加快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存量档案数据整合、建库工作,通过对本级林权登记产生的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整理,形成集合林权登记属性、图形、档案等信息于一体的电子档案成果,完成林权档案数据整理、扫描、关联挂接、质检、提交等工作,通过建立目录数据库,推动实现计算机目录检索。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2022年以来,镇宁自治县进一步加快林权流转平台建设力度,以更好地为林权流转提供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政策法律、变更登记等综合服务。针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抵押物安全管理和日常维护等短板弱项问题,在综合分析研判基础上,该县近期还制订出台了《镇宁自治县林权抵押处置试点工作方案》,重点就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服务林权改革作出进一步细化安排,明确林权抵押后,作为抵押的林权仍然由借款人继续管理,处置公司要对抵押的林权专门建立档案,监督借款人对抵押物做好日常管护、培育,确保抵押物能按预期正常生长。同时,还要求林权处置企业负责对林权抵押物建立档案,跟踪记录,加强监管,确保抵押物资产安全。

  集体林权改革放活了经营权、激活了乡村绿色经济,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以档为“凭”、立“档”为信,通过将档案工作全面融入到融资企业、金融机构、处置企业三方协议各阶段和影响要素的全过程,提高了抵押资产变现能力,增强了金融机构对林权贷款认可度,林权档案让一座座青山变成真正可以随时取钱的“绿色银行”,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拓宽小微企业和农户林权融资渠道探明路径,努力实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涵养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群众,为全县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提供不竭动力。去年,该县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到10.04万亩,特色经济林达到40.44万亩,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2.81%,位居安顺市第一,林下养殖、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7.9%,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并荣获贵州省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